星期四, 五月 17, 2007

噢啦啦

苹果日报 陶杰2007-05-11 黄金冒险号 噢啦啦
  
  法国大选,选出了匈牙利裔的萨高齐。美国总统布殊和英国首相贝理雅的贺电到得最早,法国名记者波瓦说:「这两个人的贺电最早到,令我担忧,他们不应该 是萨高齐的朋友,也不该是萨高齐学习的对象。」因为新的总统想把法国「打造」成英美自由市场经济的工作狂热社会,所以这个男人一当选,全国暴动,烧毁了三 百七十辆汽车。优秀的民主社会,也有暴动的,至少有四成多法国人不服,他们秉承法国大革命传统,在街上示威、烧汽车、跟警察开战,法国人连街头暴力也有浪 漫的美感,不像远东的社会,几百名工人示威,大惊小怪,一个「抽水哥」向天空砰砰砰的开几鎗,就酿成塌半边天了不得的「风暴」,这就是文明大国的风范。法 国人动不动就叫:噢啦啦。他们不想「搏杀」,他们不想「白手兴家」,不想创业做大老板,不想中六合彩多宝,也不想做千亿风水富豪。法国人不爱钱,只爱享 乐,只有在法国,享乐不必跟财富挂钩。
  
  享乐不等同「消费」,而是一种态度。法国的打工仔,遇到一星期的一天公众假期,如果假期在星期五,自然叫做「长周末」,但如果假期在星期的中间,譬如 星期三,法国人把这天假期叫做「桥梁」(Le Pont)──一条桥挡在眼前,怎么办?办法是走过去──法国人喜欢一举把星期四五的积假也领掉,变成一个迷你的长假期。法国是一个享乐国家、品味国家, 而不是一个经济国家。外国人不要把自己的一套搏杀的经济信念,什么阿当史密、佛利民之类,强加在法国人头上,只看「经济」一样,为萨高齐当选而欢呼,是门 外汉之见,法国人就是要七分懒洋洋、三分酒醉的时候才充满独特的美感,正如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跟杜甫的「三吏三别」不同,正如在中国抗战时代,偏要描写 小女子闺怨情愁的张爱玲,跟其它刻划民族忧患的左翼作家不同。李商隐的无题诗比杜甫的《兵车行》有美感,张爱玲的小说比丁玲和茅盾都耐看而流传得远久。
  
  期望法国跟英美一样拥抱市场经济,跟要求所有的作家必须走写实路线、为人民服务一样可笑。法国人不爱工作,他们有自己的「诗人执照」(Poetic Licence)──也就是说,像大诗人一样,有不守文法约束倒装词汇的权利──少替法国佬担心,不用工作,他们的红酒和香水,LV和美芝莲食谱,也永远 骑在你头上,是永恒的「文化霸权」,噢啦啦,吹咩?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