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三月 20, 2007

不是一杯茶

苹果日报 陶杰2007-03-05 黄金冒险号 不是一杯茶
  
  财政司司长发表预算案,宣布减税,说:「我现在建议,减免酒精含量百分之三十以下的酒类税。」一项政策,不是「宣布」,也不是「下令」,只是「建 议」,真是太文明了。身为财政司司长,您老人家的「建议」谁敢不执行呢?很明显,「建议」是外来字,原文是Recommend。外国的法官和政府官,明明 有权力和官威,却不会随便动用,不轻易说「本官下令」,只会说「建议」。中文师爷动不动就说「奉政府谕」,「谕」就是下旨,但人家没有谕令你如何,只是 「推荐」和「建议」,这就是行政语言的「去中国化」。
  
  香港中产阶级的日常语言,早已经「去中国化」得很厉害了。例如:「你的皱纹出卖了你的年龄」,皱纹暴露了年龄,显彰了年龄,「出卖」了什么?源自英文 的Betraying your age,不这样矫揉地用外来语来表达简单的意念,就好像没有教养,是有点浮夸而扮嘢了。还有「这个手袋不是我的那杯茶」,这是哪一家的屁话?「唔啱我心 水」,「不合我的脾胃」,才是中国人说的话,Not my cup of tea,是英国上流社会的表达方式。这件货我不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好了,如此简单的意思与哲学宗教无关,不必用什么英语典故,照一照镜子,请先看看自己 的肤色。一个以大状组成的中产阶级民主政党,也有这种说话的毛病:「西九工程是一项大白象」,什么叫「大白象」?的士司机、茶餐厅伙记、屯门师奶,谁都听 不懂的,因为这是一句英语的典故。
  
  大白象,是印度、缅甸、泰国的特产,十九世纪的南亚王室,喜欢用大白象来当礼物。英国的商人、探险家,传教士到了缅甸,当地土王,以表友善,以大白象 为礼,西方人士收了大白象,发现没有什么用,慢慢就唠叨嘀咕起来,演化为一句英文的成语。但这不是东方语言。为什么都要抢着当英语的殖民地?语言是一个民 族的脊梁,除了本土没有的东西,例如宽带、窗口甚至伟哥,可以借用英语之外,其余领土,烦请任何爱护中国文化的人士坚决捍守。不然就会付出代价。口口声声 「大白象」的那个政党,始终令普罗市民觉得高高在上,他们的口味,比较Earl Grey,毕竟不是龙井普洱的那杯茶。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