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五月 17, 2007

汉服

苹果日报 陶杰2007-05-15黄金冒险号 汉服

中国推行「汉服」,北京的青年男女,觉得穿西装,太过洋奴气了,恢复宽袍古装,在大街花枝招展。什么叫「汉服」?一个讲品味的旧中国服装标准是什么?明朝 的小品,有几句话很权威:「春服宜倩,夏服宜爽,秋服宜雅,冬服宜艳。见客宜庄服,远行宜淡服,花下宜素服,对雪宜丽服。」服装的式样其次,服装的配色和 Mood最重要。服装要与季节和环境配衬好,自然天工。「春服宜倩」,一个「倩」字真好,轻巧、快乐、清逸,像一幅水彩,烘托春天的绿意。夏服宜爽,最明 白了。秋服宜雅,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实累累,穿衣服反该精致讲究一些。

冬服宜艳,冬天有一片雪景,衣服要艳丽,营造视觉效果,像红楼梦的结局的第一百二十回,乍寒下雪,贾政在船中写家书,抬头见到船头微微的雪影里,贾宝玉穿 一件大红猩猩毡斗篷,这就是「冬服宜艳」的范例。因此香港的波场名媛和女高官,动不动就穿一身红袍,以广注目,应该想一想有没有一幅雪景衬托。香港从不下 雪,那么最好永远不要穿大红色。北京的时尚男女,赶穿「汉服」,跟一座空气污染的都市也不相配,如果四周多赤膊的胡同大汉、戴黑眼镜穿黑西装的大款、衣衫 褴褛的维权贫民,一身的「汉服」再花哨,也跟背景相冲。日本的女子穿和服也很注重环境。京都四月的清水寺,奈良十月的晚枫,一座碎石拱桥的庭园,一条木搭 的回廊,撑一把油纸伞,才穿颜色配季节的和服,让服装成为一幅图画里的一部份,让人物富溢着生机,点缀着图画。

香港在五十年代还有唐装,背景是海味铺、唐楼的吊扇和瓷花地砖、雄健书法的颜体招牌、广东茶楼的痰盂和雀笼。今天,这些背景通通毁掉拆光,再在满街的翻版 CD店、足浴店、Sogo百货公司的门口,商场的手扶自动电梯之间着唐装,不如不着,改穿T恤和牛仔裤好。内涵都没有了,再追求包装,一定徒劳。不知有 汉,何来有服?「文化大革命」把「中华」两字解体掉了,今日重新设计「汉服」,就有点像亚太经合会议开在中国,由美国总统,到南美洲小国的总理,一人派一 套红色的「唐装」,叫布殊穿着,一身的尴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汉服」设计得宜,还是羞辱人身尊严的最佳武器。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