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妈的困局
苹果日报 陶杰 2007-03-18 黄金冒险号 姨妈的困局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应该是导演许鞍华从影以来的最佳作品,比起《女人四十》的香港小格局,《姨妈》讲的是一个六十岁的中国女人,映照的却是一个患难 的大时代。一部好电影,却很容易陷入了一点点困局。为什么?因为在市场上,看得明白这部电影的,只有两种人:一是五十岁以上「文革」受害的一代──得益的 一代,如坐拥国家资源的高干子女不算;另一种,是良心尚存的中国人。
第一类人,根本不会掏腰包买票看电影,就像片中斯琴高娃饰演的姨妈本人,她会是电影院的座上客吗?第二类,人数太少,属于珍贵动物,因此,《姨妈》明 明可以列为百年最优秀的中国电影头十名,却令人担心其票房。剩下来可能进场的观众,就是所谓年轻的消费者了:就像片中赵薇这类,加上香港郑中基和 Twins的拥趸。他们对上一代的事不会有兴趣,什么叫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点记忆也没有,连周润发,他们也觉得「老饼」,一位「发哥」,不足以吸 引二十多岁这一代。
香港观众,就只能进场看周润发「搞笑」了。电影的宣传海报,设计风格荒诞,以一对男女主角的喜剧形象当卖点,取向怪异。《姨妈》明明不是一部笑片,而 是悲剧,表述得非常浅白,但主题别有深意,《姨妈》会令有良心的观众走出戏院沉思久远,但这个世代,流行的是《翻生侏罗馆》,把大脑带进戏院的观众太少 了。
《姨妈》的悲剧,不但在银幕的人物故事中,如果电影不卖座,而且还在电影以外今日的中国社会。甚至可以说:不买票看这部戏,或者只为看周润发如何「做 小丑」,是观众自己选择「遗忘」:遗忘片中姨妈这悲剧的一代,这种大城市中无处不在但又郁结难张的小角色,还有就是遗忘塑造了姨妈悲剧人物的那段黑暗的历 史。这当然不是编导的原意,但电影里含蓄而轻淡的哀愁,凝结成心灵旳震撼,却不能不引起如此沉重的结论。正如读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令人掩卷沉思再三一 样,这位姨妈就是当代中国的高老头,但是,在这个世代,谁还会读巴尔扎克,或俄国的契诃夫呢?这样说,并不是故作高深,我只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在一份大众的 通俗报纸专栏推许一部中国的好电影。如果您不明白,自己买票进场便是了,虽然我会整理一下,尝试怎样欣赏这位姨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