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七月 01, 2007

讀醫科

讀醫科

蘋果日報
黃金冒險號 | By 陶傑 2007-06-30

政府醫院有許多意外,連電療肺葉,也手腳顫抖地炙錯了位。醫學會會長呼籲年輕人:不要輕易進這一行。美國遺傳學家奇連士(Francis Collins),是基因圖譜的專家,他記述當年讀醫的志趣:「進入北卡羅連納大學後幾星期,我就覺得醫科很適合我。我喜歡那一份知性的刺激、倫理的挑 戰,我迷上了醫學中的人文價值,還有人體的複雜情趣。一年級的時候,到了十二月,我發現怎樣把醫學的追求與我對數學的興趣結合,後來才發現了DNA密碼中 的那一份典雅。」哥連士進醫學院,下不是為了掘金髮財而讀書,上也沒有什麼「懸壺濟世,贈醫施藥」的一份「道德理想」,而是為了刺激和情趣,他發現基因組 合的「典雅」(Elegance),他把醫學當做文科來唸,把遺傳學當做美學來讀,最終還把醫學跟數學打通,以這樣的動機唸醫科,很符合年輕人的性情和夢 想。醫科在香港,不是「發三師」的拜金,就是一夥道德人士婆婆媽媽地講道理:要有愛心嘛,要有奉獻的高尚情操呀。既不拜金,也沒有所謂愛心,只為了一份刺 激和情趣行不行?在實驗室裡看見基因的圖譜,覺得像一幅藝術作品之大美而受到感動行不行?做一個婦產科醫生,看見孕婦肚中的嬰胎,想到宇宙和生命的起源, 在神學和美學的邊境徘徊,不經意地誤闖進醫科的王國,又可以不可以?讀醫科可以有千百樣動機,歸納為一樣,是因為讀醫科「有趣」。不但醫學系,唸工程、電 腦、商管、美術史,可不可以純粹因為覺得「有趣」,而不是為了羅便臣道中產家長那股莫名其妙的期待的目光,不是為了名校班主任派發成績表的那雙白鴿眼,不 是為了一眾師奶八婆街市買菜比拚子女讀書成就時交頭接耳的虛榮話題,而其中一個無知的女人,你讀醫科,是她一生唯一的夢想,而她就是閣下從小穿膠花供你讀 書的那個所謂偉大的母親?讀醫的動機,不必拜金之俗,也不必行仁之雅,可以很自我,很有人性。年輕人不會想到有一天去非洲去贈醫行善的,只要為了「有趣」 兩個字而讀,有一天,在基因的圖譜和胎兒的超聲波照片之前,他會帶淚而頓悟的,他會自動抓起背囊,走上非洲之路。醫學不等同「資源」、「政策」,也不等同 「效率」。在香港讀醫,從前想到的是「掛牌」,今天受困於「問責」和「用者自付」,要面對「立法會」一批呲牙咧嘴的男女,一干揮動咪高峰的黃毛女記者,在 這種社會,醫科怎不成為厭惡性指數偏高的一行?還記得第一天上課時的興奮嗎?顯微鏡、白袍、黑板,還有窗外的一片星空。

没有评论: